Services
醫療作業
友善、專業、安全、效率
Friendly, Professional, Safety, Efficiency
冠華醫院血液透析及其感控作業
目的:
血液透析俗稱『洗腎』或『洗腰子』,是應用體外循環的方式,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,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病患體內。進行血液透析需先在病患肢體上建立可讓血液方便流出的血管通路,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建造一條動靜脈廔管,術後4至6週廔管成熟後便可用於血液透析。透析時,在 廔管處插入兩支針頭,血液由其中動脈端針頭流出體外,進入人工腎臟,淨化後的血液出人工腎臟再另靜脈端針頭流回體內,一般每週需到血液透析中心進行3次透析治療,每次治療歷時約4小時左右。常用的血管通路有:
1.暫時性血管通路可適用於緊急透析、短期透析的病患,如急性腎衰竭等適用,或永久性的血管通路尚未能使用
時。放置後立即可使用。可分放置於內頸靜脈或鎖骨下靜脈之雙腔導管( double lumen catheter)及放置
於內側股靜脈之導管。
2.永久性血管通路適用於長期透析患者。動靜脈廔管:選擇動脈和伴行之靜脈作吻合手術,最常手術的地方是腕
部的橈動脈和相鄰的靜脈,通常手術後靜脈會逐漸變大、變粗、管壁變厚。患者若能多作手腕運動,使廔管管
徑加大、血流增加。人工血管:若患者自身的血管情況不適合做動脈廔管時,可利用手術將人工血管植入患者
手臂皮下作為血管通路。血液透析導管:手術將Perm Cath導管植入鎖骨下靜脈。
使用時間:動靜脈廔管手術後致少需要二至四週時間使靜脈血管動脈化。Perm Cath導管放置後可立即使用,
但較容易感染,僅適用於已無法實施動靜脈廔管手術人工血管植入之患者。本指引目的為提供標準感染管制之
監測指引 。
適用範圍:
1.導管建立時皮膚消毒及無菌技術
2.導管周圍傷口之每日檢查護理情形及紀錄
3.傷口換藥之無菌技術
4.穿刺者之無菌技術及防護裝備
5.穿刺時皮膚消毒及無菌技術
6.透析管路建立之無菌技術
7.透析機器及透析用水之消毒滅菌完全
8.安全、清潔之環境
安全指引:
A.病人方面:
● 觀察導管部位周圍有無紅、腫、熱、壓痛,或有無膿液出現,並注意有無發燒寒顫之出現。
● 暫時性血管通路如 double lumen catheter(照護同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術及其感控作業) ,其感染率及阻塞
率高, 使用期限為2-3周,應儘早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。
● 定期篩檢HBV、HCV及HIV。
B.醫療照護人員方面(HCWs):
● 執行穿刺者應消毒性洗手,佩戴口罩、手套、隔離衣(或穿戴護目鏡)。
● 針扎或血液暴露事件之預防、處理通報流程及追蹤。(篩檢HBV、HCV及HIV)
C.透析液及R.O.水的定期檢查
感染事件及群突發之紀錄,以及改正措施:
A.環境方面:
● 透析室環境每天至少消毒二次 ,並隨時保持清潔;若有血液污染機器或環境表面應立即以0.6%之漂白水消
毒。
● 床與床間隔1.5公尺,床尾之間走道隔2公尺。
● 足夠之洗手設備安全之環境及良好垃圾分類(感染性及非感染性)。
● 每更換一位病人其床單及枕套被單都應隨之更換。
● B型肝炎、C型肝炎及愛滋病病患分區分床隔離照護。
● 空氣傳染疾病(如: 開放性肺結核病患 )應於負壓隔離室接受透析直到解除隔離。
● 每月定期採 R.O.水及透析液做細菌培養,全部都需在合格範圍內
● 逆滲透水管路:根據細菌培養結果以漂白水消毒;至少每季消毒一次。
● 透析機管路:兩班次之間用漂白水消毒,每天以過醋酸消毒,消毒後測定殘餘量。
● 機器設備之操作與消毒如一般規定,但每班(日)以0.05~0.1%漂白水擦拭透析機、體重計、床鋪、桌椅面、
及其他儀器設備,並亦可於夜間使用移動式紫外線燈消毒。地板用1:100之漂白水稀釋液消毒。
● 廢水排放應懸空排放。
B.人員感染管制措施方面:
● 病患與家屬若於近日有發燒、咳嗽等等呼吸道症狀,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,並接受體溫測量及戴口罩等防護
措施且應限制訪客
● 醫護人員在接觸不同病患前後應除去手套貫徹立即洗手之規定。
● 有符合規定之專業醫護人員配置。
● 取隔離防護措施(手套、隔離衣、口罩、護目鏡)
● 病患應固定床位透析,其每次使用床位、機器名稱編號都應詳實紀錄,以供查詢。
● 監測病患發燒及透析性致熱反應的監測紀錄(如:chills及fever合併透析性低血壓(SBP下降>30mmHg)、
headache、myalgia、nausea &vomiting)
評值:達到標準3、稍欠標準2、未達標準1
血液透析俗稱『洗腎』或『洗腰子』,是應用體外循環的方式,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,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病患體內。進行血液透析需先在病患肢體上建立可讓血液方便流出的血管通路,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建造一條動靜脈廔管,術後4至6週廔管成熟後便可用於血液透析。透析時,在 廔管處插入兩支針頭,血液由其中動脈端針頭流出體外,進入人工腎臟,淨化後的血液出人工腎臟再另靜脈端針頭流回體內,一般每週需到血液透析中心進行3次透析治療,每次治療歷時約4小時左右。常用的血管通路有:
1.暫時性血管通路可適用於緊急透析、短期透析的病患,如急性腎衰竭等適用,或永久性的血管通路尚未能使用
時。放置後立即可使用。可分放置於內頸靜脈或鎖骨下靜脈之雙腔導管( double lumen catheter)及放置
於內側股靜脈之導管。
2.永久性血管通路適用於長期透析患者。動靜脈廔管:選擇動脈和伴行之靜脈作吻合手術,最常手術的地方是腕
部的橈動脈和相鄰的靜脈,通常手術後靜脈會逐漸變大、變粗、管壁變厚。患者若能多作手腕運動,使廔管管
徑加大、血流增加。人工血管:若患者自身的血管情況不適合做動脈廔管時,可利用手術將人工血管植入患者
手臂皮下作為血管通路。血液透析導管:手術將Perm Cath導管植入鎖骨下靜脈。
使用時間:動靜脈廔管手術後致少需要二至四週時間使靜脈血管動脈化。Perm Cath導管放置後可立即使用,
但較容易感染,僅適用於已無法實施動靜脈廔管手術人工血管植入之患者。本指引目的為提供標準感染管制之
監測指引 。
適用範圍:
1.導管建立時皮膚消毒及無菌技術
2.導管周圍傷口之每日檢查護理情形及紀錄
3.傷口換藥之無菌技術
4.穿刺者之無菌技術及防護裝備
5.穿刺時皮膚消毒及無菌技術
6.透析管路建立之無菌技術
7.透析機器及透析用水之消毒滅菌完全
8.安全、清潔之環境
安全指引:
A.病人方面:
● 觀察導管部位周圍有無紅、腫、熱、壓痛,或有無膿液出現,並注意有無發燒寒顫之出現。
● 暫時性血管通路如 double lumen catheter(照護同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術及其感控作業) ,其感染率及阻塞
率高, 使用期限為2-3周,應儘早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。
● 定期篩檢HBV、HCV及HIV。
B.醫療照護人員方面(HCWs):
● 執行穿刺者應消毒性洗手,佩戴口罩、手套、隔離衣(或穿戴護目鏡)。
● 針扎或血液暴露事件之預防、處理通報流程及追蹤。(篩檢HBV、HCV及HIV)
C.透析液及R.O.水的定期檢查
感染事件及群突發之紀錄,以及改正措施:
A.環境方面:
● 透析室環境每天至少消毒二次 ,並隨時保持清潔;若有血液污染機器或環境表面應立即以0.6%之漂白水消
毒。
● 床與床間隔1.5公尺,床尾之間走道隔2公尺。
● 足夠之洗手設備安全之環境及良好垃圾分類(感染性及非感染性)。
● 每更換一位病人其床單及枕套被單都應隨之更換。
● B型肝炎、C型肝炎及愛滋病病患分區分床隔離照護。
● 空氣傳染疾病(如: 開放性肺結核病患 )應於負壓隔離室接受透析直到解除隔離。
● 每月定期採 R.O.水及透析液做細菌培養,全部都需在合格範圍內
● 逆滲透水管路:根據細菌培養結果以漂白水消毒;至少每季消毒一次。
● 透析機管路:兩班次之間用漂白水消毒,每天以過醋酸消毒,消毒後測定殘餘量。
● 機器設備之操作與消毒如一般規定,但每班(日)以0.05~0.1%漂白水擦拭透析機、體重計、床鋪、桌椅面、
及其他儀器設備,並亦可於夜間使用移動式紫外線燈消毒。地板用1:100之漂白水稀釋液消毒。
● 廢水排放應懸空排放。
B.人員感染管制措施方面:
● 病患與家屬若於近日有發燒、咳嗽等等呼吸道症狀,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,並接受體溫測量及戴口罩等防護
措施且應限制訪客
● 醫護人員在接觸不同病患前後應除去手套貫徹立即洗手之規定。
● 有符合規定之專業醫護人員配置。
● 取隔離防護措施(手套、隔離衣、口罩、護目鏡)
● 病患應固定床位透析,其每次使用床位、機器名稱編號都應詳實紀錄,以供查詢。
● 監測病患發燒及透析性致熱反應的監測紀錄(如:chills及fever合併透析性低血壓(SBP下降>30mmHg)、
headache、myalgia、nausea &vomiting)
評值:達到標準3、稍欠標準2、未達標準1
評核內容 | 評核方式 | 評值結果 |
---|---|---|
定期的消毒滅菌流程的執行 | 清潔消毒滅菌 | |
定期水質微生物、內毒素檢測及評估 | 數值紀錄 | |
注射部位之檢視及照護 | 感染之監視 | |
病患透析性致熱反應的監測紀錄 | ||
適當之醫護人員配置 | 有符合標準之醫護人力 | |
穿刺者之消毒性洗手技術 | 洗手設備及消毒洗手液 | |
穿刺者之隔離防護措施 | 護目鏡、手套、口罩等 | |
穿刺部位的無菌技術 | 消毒無菌技術 | |
針扎事件之預防及紀錄處置 | 安全步驟及紀錄 | |
經血液傳染如HIV、HBV及HCV之管制措施 | 定期追蹤及適當隔離防護 | |
空氣傳染疾病(如開放性肺結核)病患之隔離。 | ||
詳實紀錄及妥善保存 | ||
廢水排放之逆感染問題管制 |